山東埃爾派 | 點擊量:0次 | 2020-11-26
重磅!鈷酸鋰電池,這次真的上天了!
電源是航天器在廣袤太空中持續運行的重要支撐。在嫦娥五號任務中,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811所承擔了著陸器、上升器、軌道器、返回器4個平臺中軌道器、著陸器及上升器電源產品的研制任務。電源系統由電源控制器、鋰離子蓄電池組及太陽電池陣組成,為了確保以最好的性能保障此次任務,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811所研制人員卯足了馬力,“電源控制器比功率國內最高、國際領先,鋰離子蓄電池航天應用比能量最高,太陽電池陣面積比功率國內最高”,是他們交出的滿意的答卷。
這是怎么做到的?研制人員自有秘笈。
適應多器多飛行階段的多個狀態
嫦娥五號任務包括運載發射、地月轉移、近月制動、環月運行、月面下降、月面工作、月面上升、交會對接、環月等待、月地轉移和再入回收11個階段,著陸器、上升器、軌道器、返回器在飛行狀態中有多種組合和分離方式,電源如何以最佳的狀態適應多器多飛行階段的多個狀態,研制人員開展了變革。
電源控制器是探測器電源系統的“大腦”,為解決在嫦娥五號四器飛行過程中能源緊張、重量資源受限的問題,控制器經歷了一次從PCU到PCDU的升級。
“從PCU到PCDU,在于從單一功能向多功能的升級。在嫦娥三號、嫦娥四號任務中,電源控制器只包括功率調節模塊,嫦娥五號則集中了功率調節模塊、配電模塊、火工品控制模塊、智能接口單元等幾個功能,這是探月工程的首次應用”,嫦娥五號電源產品主任設計師鄭磊介紹道。
而在單機內部,也經歷了一次脫胎換骨的變革,研制人員在參考國外相關技術資料、權衡相關利弊后,大膽挑戰,國內首創多個高度集成化技術,讓電源控制器比功率達到國內最高、國際領先水平,實現了性能的跨越性的提升。
嫦娥五號電源產品技術負責人徐澤峰說,“針對原先電路板集成密度不高的問題,我們經過多次試驗,摒棄了當時國內衛星型號普遍采用的直插式工藝,首次采用了大規模表貼式工藝,這個首次引領了該技術在后續其他型號應用的新局面;同時,在模塊間創新性采用信號母板、印制板載流技術和匯流條優化等措施,實現了模塊電纜的高度集成,大幅度減少了體積和重量。”通過與嫦娥三號產品的對比可以看到,原先的正面直插式工藝被換成了雙面貼片,電路板集成密度大大提高;原先布滿了密密麻麻導線的電路板,現在整齊地分布著寥寥幾條清晰的線路,產品密度得到了提高;而單機的模塊數量,則從原先的5個成功壓縮為2個,體積達到了嫦娥三號控制器體積的1/3。這些技術,在后續實現了二十多個專利的授權。
按照嫦娥五號的工作模式,在抵達月球軌道后,著陸器和上升器的組合體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的組合體分離,著陸器和上升器落到月球表面,開展月面采集樣本工作。
充分考慮到此次月面執行任務的時間及電源產品的工作模式后,按照總體的方案,研制人員在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的能源設計上做了優化。徐澤峰說,“著陸器的電源產品包括太陽電池陣和電源控制器,上升器的電源產品包括太陽電池陣、電源控制器以及鋰離子蓄電池。分離之前,在飛行階段和月面階段光照期,著陸器的太陽電池電路承擔起了為組合體供電的責任;而當組合體在月面階段分離后,上升器迅速轉換角色,由太陽電池電路在光照期為自身供電。而在非光照期,著陸器和上升器共用一組鋰離子蓄電池,由該蓄電池為組合體提供電源。”
助力四器組合的“繞、落、回”終極目標
在月球探測任務中,探測器所需能源較傳統衛星緊張的多。嫦娥五號為四器組合體設計,且需一次性完成“繞、落、回”三個目標,所需能源更是超過了我國任何一項月球探測、深空探測任務。因此,提高太陽電池陣和鋰離子蓄電池組的能源供給能力,是研制人員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。
“為了提高太陽電池陣發電功率,我們給自己設定了目標,在太陽電池陣的正面,確保貼片面積達到最大化”,嫦娥五號太陽電池電路技術負責人陳城介紹道。
但在探月任務中太陽電池帆板面積受到嚴重的限制,同時,不同于普通衛星,探測器本身的構型決定了帆板的不規則形狀,嫦娥五號的太陽電池帆板有三角形和多邊形等多種形狀。基板面積小,且奇形怪狀,怎么辦?
“一般的衛星型號,我們設計太陽電池電路時僅采用單一尺寸的太陽電池。針對嫦娥五號,我們打破常規思路,采用多種尺寸的電池進行混合布片,讓布片效率達到了91%以上,這比常規產品高了5%-10%。同時,還要選擇最高效率的太陽電池,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的太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分別為28.6%和30.84%,嫦娥五號達到了31%以上”。經過不懈努力,嫦娥五號太陽電池板單位面積下的輸出功率不僅在產品研制時,即使在現在,都為國內最高水平。
比能量是鋰離子蓄電池的一大性能指標,數值越高,單位體積或重量可以存儲的能量越多。攻關伊始,國內鋰離子蓄電池單體的比能量最高為155Wh/kg,國際上最高為165Wh/kg。針對嫦娥五號鋰離子蓄電池產品使用壽命短,放電深度高的特點,研制人員在仔細分析了技術指標的可行性、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、調研了鋰電企業的技術資料后,制定了攻關方案。“我們選用了比能量更高的鈷酸鋰正極材料和石墨負極材料、選用了高分子量的粘結劑材料降低粘結劑用量、并優化極片配方提高活性物質的含量”,嫦娥五號鋰離子蓄電池主管設計師王曉銳說道。輕描淡寫的介紹,背后是大量的工藝試驗,新的電極材料、新的材料配比,與過去完全不同的各項理化參數導致混粉、制漿等工序的工藝發生很大變化,但研制人員一步一個腳印,踏踏實實地驗證了每一道工序。經過8個月的努力,他們將蓄電池的重量比能量提高至195Wh/kg。這個數值,為目前航天用鋰離子蓄電池比能量最高值。